日前,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地球运行规律与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全睿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就“基于无痛分娩的科学与人文考量”“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安全防控”话题作了专题发言,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这是全睿娴执着科学探索、关注民生需求缔结的又一成果。
全睿娴围绕无痛分娩指出,麻醉剂在无痛分娩中的谨慎使用和科学管控很重要。孕产妇需不需要实施无痛分娩,该不该采取无痛分娩,要有科研的研判。医院既要秉承人道主义精神,更要遵从人体规律和科学实践,应避免推荐甚至诱导误导孕产妇选择无痛分娩。婴幼儿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关系祖国的未来,婴幼儿身体的好坏及智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无痛分娩实施的标准和规范,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和问责法律法规,让无痛分娩在阳光下进行。期望医疗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恪守良好医德医风,多为病患着想,以救死扶伤精神履职尽责。呼吁政府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加强医疗队伍管理,解决医疗队伍所面临的经济和生活等切身问题,共同致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经过深入研究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全睿娴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保障民众健康的负责态度,指出要防控亚铁氰化钾大量摄入人体、在烹饪中极高温度爆炒等,应进一步研究亚铁氰化钾进入人体后能否被正常吸收分解代谢,能否有其他物质进行取代。
全睿娴不仅在医学、健康学领域多有涉猎,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建树颇多。其十几年执著于地震新理论、气候异常变化等课题的研究,其负责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地球运行规律与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于2016年4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揭牌成立。
全睿娴表示,地震的预测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所负责的中心主要侧重于地震的预测和防灾减灾的研究。虽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基于十几年来对地震的观察、分析、研究以及数以百计的成功预测案例,让她相信地震的可预测性。但要准确预测地震,需要气象、天文、地理、地质、物理、化学、卫星监测、大数据分析、统计、网络技术等十多个学科的紧密结合,互相支撑,以获得丰富的科学信息和数据。
近年来,全睿娴通过多种时机和场合,依托行业高端专业性会议、论坛、研讨交流等,向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减灾办、国家气象局、国家地震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和专家,阐述地震预测、气候异常变化、雾霾治理等发现和研究成果,呼吁加大对相关方面的研究与治理力度,以守护社会和谐安宁。
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睿娴以独到的视角、深刻的笔触及言简意赅的表述风格,撰写并发表了《探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规划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西南震中区等地地质灾害原因分析及治理的措施和意义》《治理雾霾的措施和建议》《夯实劳动保障收益体系给传统种植业更多“获得感”》等,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些新颖的思路方法和措施,被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立法、决策、战略规划、制度出台等方面予以考量和汲取,如“海绵城市”建设等,发挥出“智力支撑”。
由于事迹突出,示范意义显著,近年来全睿娴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机构授予的“中国改革创新风云人物”“管理创新杰出人物”“中国高质量发展创新人物”“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等,展现出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和格局境界。